太极腰(步)功法新练刍议

 二维码 589
发表时间:2014-06-22 16:35

                   庄玉明

  太极运动的成效,就其健身而言,笔者以为可概括为六大功能:一、強身健体;二、防病医身;三、修身养性;四、利心益智;五、乐群和瑎;六、愉悦观赏。尙可罗列若干,但主要的还是这些。

  太极拳是武术的重要种品,它的属性自然是技击,可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谁人愿意运用太极而介入军事呢?所以说,练太极讲技击、重劲力、论拳理等,本是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张扬 “四两拨千斤” 、 “练了太极人难近”(意为多人难靠其近) 等诸多说法,就有奌言过其实了。再者,不仅中国,即使西方发达囯家,也早有預言: “太极拳是21世纪最有希望和最受欢迎的键身项目”,是“健康的绿色使者”……。然而,人们往往偏重于前者的几奌,至于 “愉悅观赏”的功能价值,提的不多,甚至被忽视了,笔者以为这种现象急待进一步改善。

  上述状况的造成,究其根缘主要有两奌:一是喜爱和习练太极拳的潮流进入了时尚性、广泛性和大众化的时代。据央视播报,新近,全球已有三亿多人在锻炼太极拳,此数据统计至少不多,这就存在着“生多师少”、师资紧缺的状态。因此,产生了有的仅学了一年半载,乃至于两三个月的,也充当起了 “土教头”、“洋教授”的“责任” 来,你愿学,我愿教,彼此彼此,谁也不嫌谁,于是,长此以往,在各地便出现了由一个或几个“小不懂”,带出来了一大批“大不懂”来;其二,自从太极深受欢迎走出国门后,名家大师受国外邀情的盛况愈来愈多,应接不暇,而冒牌名师 ,什么“流派传人” 、什么寺院的“高僧弟子” ……乘虚而入,四处招生納徒、开馆办班、报名收费、忙得不亦乐乎,且起奌就要报学四套,不含食宿仅学费就高达3600元,这对企业退休中老年人而言,已是不小的负担。学员苦笑说: “管你学会学不会,学费一定要到位” 。试想这样的 所谓“师资” 所培训出來的 “太极生” ,打起太极来会有什么样看头和结果!海外人员千里迢迢來到中国拜师求艺,见此情景都作何感想呢!还谈得上什么 “愉悦观赏” 的 价值吗?於是久而久之,人们习以为常,就逐渐地把“太极美”的“愉悦观赏”价值给淡化了,甚至遗忘了。

  为了弥补以上存在问题或美中不足,近年來,不少仁人志士为此而作了不懈的努力,本人也与一些拳友和部份学生一直致力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实践,除了在学与教中,注重讲究三型五法、形与神、拳与情以及內外各 “三合” 等的传统功法练习外,特别强调了基本功的训练,尤其不惜余力去探研了太极的“腰”与“步”的新练法,试图有助于 “太极美” 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经多年实践和推广, 大家认为:新法动作是在运行中进行而不是原地操作,它优雅舒展, 柔美端庄, 易学易会, 不仅克服了一些常规老法习练的单调乏味,还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显著改善了太极“腰”与“步”的练习效果,还提升了习练者行功走架的柔韧性、穏定性与技巧性,深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青睐与好评。同时,这些思考、实践和运用也符合拳理上所说的“命意源头在腰隙”、“ 主宰于腰、”、“腰如车轮”、“ 车行轮先动”、“ 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 出手不凡,迈步惊人”,“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等。本人虽年近八旬,八岁开始习武,至今已有70余载(现为中囯武术七段), 长期坚持义务传拳授艺,也常被媒体和民众过誉为“老年太极名星”、“ 魅力老人”、“ 允文允武庄玉明”、“ 剑胆琴心传康乐” 之人、“ 见到庄老师的演练, 犹如一次美的享受”等等。然而,本人深知这些都是关爱与鞭策之言而已, 而自己只能算是一个“学无止境”、“不耻下问”者,始终是爱学、讲究的小学生。

  现抛砖引玉,分述如下。

一、 太极腰功法新练步骤

(一) 预备式

(1) 热身后播放音乐(优雅舒缓),闻乐列队,前后左右成行,人数多少由场所大小决定,単人练习亦可。

(2) 确定运行方向:东西或南北走向均可,本式以先东后西为例,面朝正东。

(3) 身型要求:双脚并立,全身放松,虚领顶劲,舌舐上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腹敛臀,宁神静气,下颏微收,目视前方。

(二) 左运动式

(1) 起势:提左脚根,离地约2一3公分,向左缓慢开歩与肩等宽,先脚尖触地,再过渡到前脚掌,最后全脚掌着地踩实,重心置两腿之中,同时两手轻握拳(拇指轻扣食指与中指之间,拳面平整),双拳拳心向内,自然松垂。

(2) 右转腰举拳:腰舒缓右转,同时,右拳外旋,拳心向上,左拳内旋,拳心向下,双臂微曲,随腰右转,右拳由下向上缓慢划弧至右前上方,左拳也随之由下向上缓慢划弧贴近右肘内侧,目视右拳心。

(3) 左转腰举拳:腰缓慢左转,同时右拳内旋,拳心向下,左拳外旋,拳心向上,两臂交叠(左臂在下),左拳由下至上随腰缓慢左转至左前上方,右拳由上向下划弧也随腰缓慢左转至左肘內侧,目视左拳心(注意动作协调同时到位)。

(4) 左转大摆步:腰续左转,同时左脚横摆(出步要大,为以后的起身动作创造条件——下同),两拳(双臂微曲)随腰由上而下缓慢向左后方运行(身体也随之下沉),眼神随左拳动作。

(5) 左曲右跪:左腰再续转,同时,左膝缓慢曲蹲至右膝轻缓触地为止,(右膝能否触地,要顺序渐进,因人而异,逐步提高),两拳(双臂微曲)也同时随腰由上而下,继续向左后方运行(功底扎实、基础优良者,可随腰旋转过南北轴线,增添难度与美感),目视左拳心。

(6) 立身举拳:腰脊轻缓地向右旋转,同时,双膝随腰缓慢起身直立,右脚尖(或前脚掌)支撑,同时两拳(双臂微曲)由下向上划弧,举左拳至左前上方,右拳置左肘内侧,松腰展胸,身体略前倾,目视左拳心(短暫造型、定势约3至5秒钟)。

(三) 右运动式

(1) 右转举拳:腰缓慢右转(含胸),同时,左拳内旋,拳心朝下,右拳外旋,拳心朝上,两臂交叠(右臂在下),右拳由下向上划弧运行至右前上方,左拳也随之由上而下划弧至右肘内侧,目视右拳心。

(2) 右转摆步:腰续右转,同时,右脚横摆(出步要大……同上),两拳(双臂微曲)随腰由上而下缓慢向右后方运行,目视右拳心。


(3) 右曲左跪:右腰再续转,同时,右膝缓慢曲蹲至左膝轻缓触地为止(注意事项同上),两拳(双臂微曲)也同时随腰继续由上而下运行,旋过南北轴线为优(注意事项同上),目视右拳心。

(4) 立身举拳:腰脊轻缓地向左旋转,同时,双膝也随之缓慢起身直立,左脚尖(或前脚掌)支撑,躯体微前倾,松腰展胸,双拳也同时由下朝上划弧举拳右前上方(其位置和型式与前式相同),目视右拳心。

(四)注意事项:

(1)左运动式与右运动式交替进行,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2)到达终奌前的最后一个动作,后脚要前收与前脚成开立步后,双拳变掌与肩等宽等高下按,自然松垂于大腿两侧,手心向内,收势。

(3)向后转后, 若再续练,可向西运行, 方向相反, 动作相同, 周而复始。每日坚持1至2次, 每次约5至10分钟,坚持以恒,必有成效(雨天也可在家进行)。

(4)初学者、或功底有待提高者等,可先选一些简易的练腰法。例如①左、右架腿正压、上下弯腰法。②先左后右架腿侧压,先左、后右旋腰法。③开立步前俯后仰弯腰法。④开立步左、右旋腰,两手分别拍打肩背与腰胯的练腰法。⑤左、右弓步双手抱膝旋腰法。⑥开立步双手插腰左、右旋腰法。⑦单腿独立左右旋腰法。⑧开立步闭目养神先左后右360度旋腰法等等。这些都是可选的简易练腰法,为正式参加太极腰(步)功法新练打基础,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 太极步南北走向(180度)功法新练

(一)预备式  

  (1)热身后, 播放音乐(优雅舒缓), 闻乐列队, 前后左右以不相碰为准。人员多少因场所而定,也可单人练习。

  (2)确定运动方向:假定朝南坐北,左东右西。本式为先东后西走向为例,面朝正南。

  (3)身型要求:双脚并立,宁神静气,全神贯注,全身放松,虚灵顶劲,舌舐上腭,            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收腹敛臀,下颏微收,目视前方。  

  (二)左运动式

  (1)起势:两手背于腰胯(手心朝外) ,身体下沉曲蹲,低架(功底欠缺者,可暫定为   中架或高架) 。

  (2)左转提腿:右腿支撑,提左脚根,脚尖离地2至3公分,腰脊缓慢地大左转(超135度),悬空的左脚尖随腰左转不触地。

     (3)前弓后蹬:左脚跟轻缓落地,过度到后脚掌、全脚掌踩实,成左弓步(膝盖对脚尖),同时右脚内扣自然蹬直。

     (4)左转正北:后坐,左脚外撇,脚尖朝北,同时,重心逐歩移在左腿,腰续左转,右脚跟提起,脚尖朝下离地约2至3公分随腰左转至正北方向(脚尖仍离地),目视前方。

(三)右运动式

   (1)右转提腿:续前式(低架不变) ,左脚支撑,腰脊缓慢地大右转(超135度), 同时, 右脚尖仍朝下离地2至3公分,悬空随腰右转。

  (2) 前弓后蹬:右脚跟轻缓落地, 过度到后脚掌、全脚掌踩实, 成右弓步(膝盖对脚尖),  同时,后脚内扣自然蹬直。

     (3)右转正南:后坐, 右脚外撇, 脚尖朝南,重心逐步移向右腿,同时,腰续右转,提左脚跟,脚尖朝下离地2至3公分,随腰转至正南(脚尖仍离地),目视前方。

(四)注意事项

   (1)右运动式与左运动式交替进行,方向相反,动作相同,到达终点前的最后一个动作,宜面向正南,同时,左脚落于右脚左侧成开立步,与肩同宽,低架缓慢恢复直立,双手由腰胯向前上提与肩等宽等高,再下按自然松垂于大腿两侧,手心向内,收脚并步。

  (2)若续运动,可改朝西方向行进,返回原位。或走回原位,再从朝东方向做起,可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