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体育工作与健身活动

 二维码 549
发表时间:2014-08-27 16:39

作者简介:李石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门球裁判员,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委员,福建省门球协会副秘书长,永安市文化体育与出版局副局长,永安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从事老年体育工作28年。李石光 (永安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366000)

摘 要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健身强心。老人身体正属“五漏之躯”,需“修墙屋”。最简单最安全最易行的方法就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腾不出时间锻炼的人早晚会被腾出时间养病。

关键词 老年体育;用尽废退

1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健身。开展老年体育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

1.1 老年体育是寓“老有所医”和“老有所乐”为一体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2 老年人的身体已经是“五漏之躯”,需要“修墙补屋”。最简单、最安全、最易行的方法就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通过锻炼可以治愈慢性病,使身体得到康复。这样,不但减轻了国家负担,而且“个人少受罪,家庭少受累,节约医药费,有益于社会”。

1.3 开展老年体育运动是解决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对策。迎接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就是健康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除大力发展经济外,必须选择一条不花钱多办事、不发钱也办事的战略对策,这就是开展体育运动。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医疗、康复的绿色之路。

1.4 老年人体育已成为时尚和潮流,成为全民健身热潮中的最积极、最活跃、最稳定的因素。它可以感染、教育和带动青少年一代,有利于树立锻炼身体的良好社会风气。

1.5 健身活动是尊老敬老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点,也能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这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2 老年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健身锻炼对于老同志非常重要,健身的作用可以替代某些药物,但药物不能代替健身运动。“用进废退”是生命的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各部位的功能都在不断衰退,如果不坚持锻炼,就会加快老化过程。反之,坚持不懈科学健身就会延缓衰老:

2.1 坚持活动筋骨,各关节部位可保持灵活,预防僵化,减少骨折、扭伤;

2.2 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减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2.3 在健身活动中排除忧愁类,笑口常开,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

2.4 可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加吸氧能力,使体内血红蛋白增多,增强抵抗力;

2.5 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机能;

2.6 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蛋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助于推迟肌肉、心脏和各器官生理机能衰退和老化。由此可见,坚持体育锻炼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第一要素。老年人德高望重,自己积极健身的实际行动,言传身教,必将带动全家人投入健身活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体育的开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综上所述,老年体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高度重视老年体育,特别是体育局、老干局、老龄委、老体协、退管会等部门和组织,要齐抓共管,花大力气抓好老年体育,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3 老年体育与传统文化人到老年,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更能体会到健康的重要。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繁荣发展,自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他们对健身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完全的自愿,不依赖政府投资、不注意形式、不讲究排场、不追求档次;其次,他们目的明确,表现出持之以恒的韧性和毅力,令中青年为之叹服;另外他们乐于实践各种健身方法,注重实惠,追求实效。毋须讳言对死的忧患和恐惧,更直抒对生命的热爱渴望。安宁详和地度过晚年,是老年人最大的希望。老年体育热的形成,除了他们的年龄高,体衰多病,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外,中华民族的传统健身文化精髓更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以太极拳、健身气功为代表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对深受民文化薰陶的广大老年人具有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养生之道;外修其身、内养其心、一张一弛、刚柔相济、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洋溢着朴素的哲理。传统体育凝结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溶入现代生活,为老年人健身提供了思想基础,这正是老年体育热经久不衰的深层次原因。

4 应重视农村老年体育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人在农村,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1.37亿人。这是发展老年体育的广阔前景。抓住了农村老年体育,就抓住了中国老年体育的大头;失去了这个大头,就没有老年体育的全面发展。但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体育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4.1 其客观原因:农村幅员辽阔,居住分散,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才解决温饱,发展体育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4.2 其主观原因有三:

4.2.1 老年人自我健身意识薄弱,普遍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城里人的事,庄稼人天天体力劳动,不需要体育锻炼。加之农村多数老年人依靠儿女生活,要承担一些农田劳动,属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也影响他们走出家门参加体育活动。

4.2.2 组织领导不力。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总认为,正事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过问老年体育。

4.2.3 健身场地、器材十分匮乏,加上农村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及非法宗教迷信活动的影响,致使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没有真正进入最广大的农民生活中去。笔者认为发展农村老年体育应健身与健心相结合。农村老年体育必须深入社会、贴近老人、进入家庭,大力开展贴近老年心理,有助于消除孤独、寂寞的活动。

5 老年人的个性

5.1 成熟型或健康型这种老年人以科学的态度理解现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不患得患失,经得起欢乐与忧伤的考验。他们性格开朗、感情真挚、热爱生活、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富于幽默感。能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对未来的挫折甚至自己的死亡,并不感到苦恼与恐惧。“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属于进取型人格。

5.2 安乐型或悠闲型这种老年人满足于两头,悠闲自得,缺乏进取精神。精神上希望别人的安慰,物质上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胸无大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关心他人。

5.3 装甲型或自卫型自我防卫性强,对自身的衰老和外来的各种不幸,采取防御机制来对付,用紧张的工作来回避老年期的空虚。这种人性格谨慎,社会范围窄,易孤独。

5.4 愤怒型或攻击型不满现状,性格粗暴,唯我独尊。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懊恼,怨恨自己一事无成,把失败归于客观。不承认自己衰老,自我闭塞,对人对事无兴趣,甚至对立。

5.5 自责型或忧郁型与愤怒型相反,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攻击指向自己,把遭遇的不幸和失败归于自己,谴责自己;对事物冷漠,对一切事物持悲观、失望甚至绝望的态度。

6 创造积极健康生活老年人退休后如何生活,除了全社会营造一个支持老年人的良好环境外,关键在于老年人自己去设计和创造。

6.1 不能放松学习。据天津市社科院等单位对3972名老人的调查,不想继续学习的老年人占70%,只有16%的老年人想继续学习。

6.2 要坚持健身锻炼。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积极进取、老有所为的制约因素。

6.3 要老有所为。恩格斯说:“有所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老年人退休后切不可无所事事,毫无目的的过日子,“闲散无聊的生活就足以催人衰老”(歌德),在瑞士召开的世界老年医学会建议老年人不要停止工作,要寻找新的力所能及的活动或事业,克服认为老而无用的心理。老年象征着经验和积累和智慧的凝聚,是其他人才资源所不能代替的。许多人在耄耋之年还能做出卓越贡献。英国哲学家罗素寿至98岁,他认为“着眼于有所作为的事情,才有利于延年益寿”;寿至99岁的冰心说:“写作使我增加了生命活力”。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是长寿者的共同特点,老年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无论是著书立说、传授技艺、参加公益活动或书法绘画、教育后代等都能实现自我价值,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既奉献社会也有益于自身健康。

7 早锻炼、早受益《养生格言》中说:“活动好比延命草,天天活动寿限高”。据对84位长寿名人的调查,其中79人有长期锻炼的习惯。福建省荣获健康老人称号的(85岁以上)寿者,其共同特点是长期坚持适合自身情况的体育活动。寿至101岁的陈立夫“自身按摩数十年不曾间断”芬兰的库加拉博士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早死的危险比不运动的人要低56%。生理学家告诫人们:不要等到身体已经有了毛病,年老体衰之时,才想到体育锻炼,锻炼应该从现在开始。今天的青壮年要为将来进入老年期做好准备。“黑发不知健身早,白发方悔锻炼迟”。腾不出时间锻炼的人,早晚会被迫腾出时间养病。

8 老年养生“一二三四五”

8.1 一个中心:以健康长寿为中心。

8.2 两个基本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所谓潇洒一点,就是在生活中思想更解放一点,自己更自主、自由一点,努力做到言谈必由所衷;举止必由所欲;衣食必由所好;去从必由所愿,顺乎自然,跟上潮流,尽量走在时代的前头。所谓糊涂一点,就是对人生的一切看得更透一些,在保持政治上清醒的前提下,在家务琐事上糊涂一点。

8.3 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

8.4 四个有:有老窝、有老伴、有老底、有老友。应尽量有一个属于老夫老妻自己的家;应有一个同舟共济、相依为命的老伴;要有一定的个人经济保障,此外,密切联系群众,广交朋友至关重要。

8.5 五个要:要动、要俏、要唠、要笑、要掉。就是要经常进行健身活动;要讲究一点衣着穿戴,讲究一点自身形象的美化。这样可以使自己精神好,心情好;要寻找机会和话题尽量多与朋友说话,减少老年的孤独感和寂寞感;要尽量保持一种高兴、愉悦心态,每天都要创造机会,大笑几回。另外,所谓要掉,主要是指原来曾经身居高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或手中握有较大权力的人要自我掉价,学会和习惯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做到了这一点,既发扬了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又可使老年生活增加兴趣和活力,老年人格得到净化和升华。

(本文获得福建省群体论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