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老体协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二维码 500
发表时间:2015-01-26 17:02

——市老体协健身指导总站  徐惠尔 张承沛

  

三明市老体协健身指导总站成立二十多年了。为了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我站“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适应老年人科学健身的新路子,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近几年来,我站班子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本着“让艺术融入健身,以健身体现艺术”的宗旨,以“组织、指导、协调、推展”为工作导向,狠抓老年体育工作三个主要环节,即:场地是基础;组织是保障;活动是生命力。

   实践一:以社区晨晚练点的组织建设为抓手,把原来自愿为主、三五成群、各自为阵,零星松散的健身群体,进行划片归点,建档造册,形成了长期有效、科学规范的网络化管理体系,并指定一名副站长负责指导协调,每年均对站点的骨干进行办班培训辅导,同时为他们提供一切可以展示的平台,如逢年过节的重大演出、展示活动等,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度有评比、年终有表彰。为了解决晨(晚)练点音响的困难,总站特向市委宣传部和老龄办征得经费支持,先购买了五十五台音响,发送给市区的晨(晚)练点,在总站二十周年庆典期间,再次购买十二台音响送给县(市、区)指导站,此举动群众称为“雪中送炭”。近年来,市区晨(晚)练点已由小变大发展到今近八十多个,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也已辐射到厂矿及农村,如三钢、三化机、莘口、台江、岩前、陈大等,走出了长期以来,有人把体力劳动等同于科学健身的误区,让中老年人真正体会到体育健身的乐趣和重要性,把其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实践二:2000年以后,全国各地的广场舞如雨后春笋,风靡盛行,人们以公园、广场、街头巷尾的空地为场所,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为了让广大健身爱好者,达到科学健身的效果,使广场舞更具艺术性、观赏性和广泛性,2009年开始,我站以章雅英老师为主,集体创编了男女老少都适合的“新活力”广场健身舞17套,并结合其它体育健身项目,如球、操等,每年均办班培训23期。据统计十二县(市)区的老体协健身指导站以及市区各晨晚练点的健身骨干,近5000多人参训,大力推广和普及,“新活力”还走出三明传遍八闽大地,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在活动中,针对“阴盛阳衰”的现象,重点培养更多的男性公民加入这个群众体育健身队伍中,成为万花丛中一点绿。

实践三:以普及为基础,提高为指导,让总站的职能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健身指导总站是老体协所属的体育群团组织,按照省、市老体协的工作要求,直接负责组织、发动、指导全市中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目前我站培养、发展有经省、市体育局批准的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15名,其中:一级2名、二级13名。这些骨干都是总站以及三明市乐龄健身艺术团的主要力量(注:总站与乐龄艺术团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乐龄健身艺术团系挂靠市体育局)。我站除了完成市老体协交办的各项工作外,还承接了市体育局以及市、区文化部门主办的各项大型演出任务,如:每年“8·8”全民健身日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广场文化节,以及“迎新春”、“闹元宵”、“庆国庆”等大型晚会演出。由于影响力大,效果好。这几年省、市的大型演出任务均由我站承接,如省运会、省农运会、市运会、市老健会、二十五届世客会等开、闭幕的演出任务,我们都能圆满完成,并获得上级领导、专家、以及广大市民群众的好评。近年来,面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多次慰问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和儿童;利用中秋佳节和特校师生进行“中秋篝火晚会”;慰问永安监狱和市劳教所失足青年,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我站点面结合,即有一支“拉得动,打得响”的专业演出队伍,又有面向群众性的健身队伍,成为全民健身的一大亮点。

实践证明,我站的一些做法与尝试是比较符合老年人体育健身思路的,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思考一:如何健全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管理机制,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如:现在市区有个别没有资质的社团组织经常对社区群众进行体育健身培训,而且没有体育部门正式批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可以当教练,搞乱了整个体育健身市场,同时也打击和削弱指导总站应有的职能作用。

思考二:群众体育必须群众办,我们是老体协下属一个分会,建议由我们来统筹、协调、组织举办市区的各项群众体育健身的培训和展示等,让我站更好地发挥这个职能作用。

思考三:我站是市老体协下属的一个直属分会,为了让我站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议市老体协为我们统筹解决办公、培训、练功的场所问题,并在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