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燕东街道打造村居健身乐园纪实 二维码
155
发表时间:2020-07-31 19:20 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永安市燕东街道打造村居健身乐园纪实 吴刚毅 永安市燕东街道坚持发扬“共驻、共建、共享”的精神,把城中村列入同城化管理的范畴,有力地推动辖区内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燕东街道下辖有7个社区3个村,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6212人,占总人口的22%,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街道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和《福建省健身气功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从服务养老需求出发、围绕发展群众体育“六个身边工程”,建立适合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及骨干队伍,开设30个类型的健身班,如门球、健身气功、地掷球、舞蹈、腰鼓、瑜珈、乒乓球、太极剑、象棋等。 围绕深化,促进村级老体协发展。村级老体协以村辅导站为主要阵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由老带新”的形式。“请进来”:吸纳有文体特长的村民作为骨干辅导员,举办村民健身培训班。“走出去”:送村民文体骨干到市老体协、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校进行培训。“由老带新”:村民文体骨干培训回来后,帮助村老体协培训人员,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3个村现已培养一批优秀的骨干队伍4支32人。老年人的健身队伍不断扩大,老年人常态化健身氛围日趋浓厚。 围绕共建,活动设施资源共享。东郊村针对村民交叉居住在5个社区的现状,老体协工作人员采取就近参加的原则,灵活组织老年人参加社区的各项健身活动。同时把村部河边100多平方米的空地改造成室外活动场所,平时组织村民在此广场上跳广场舞、习练八段锦。新桥村在新建的小区“康平村”增设6件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健身设施;部分村民分散居住在3个社区内,与社区居民共享公共健身器材,参与健身。麻岭村有室外运动场所,配有健身器材5件,保障村民进行体育锻炼,村部五楼还设有室内健身场所。 围绕“三个平台”,有效推动康乐家园建设。一是建立培训平台。新型健身项目“学堂化”。2019年街道老体协超额完成市老体协安排的培训任务,有效推广健身气功八段锦等项目,为农村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了更多选择。二是构筑展示平台。文体健身活动“常态化”。利用重要节庆日,各村开展文体活动;依托上级文体展示,街道积极动员村民参与。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各村老年活动“联动化”。街道始终坚持牵线搭桥,联动相关村与社区,构筑健身交流平台。 目前3个村的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许多人把“参与健身增强体质”视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际行动,据统计,全街培养健身气功骨干200人,参与习练人数达1800人。老人练功技术进步很快,去年11月市老体协举办首届农村健身气功八段锦竞赛,东郊村获冠军。 近年来,燕东街道老体协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形势发展喜人,为“健康永安”添砖加瓦。林业新村、忠义社区已被授予省级“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称号。仙泉、东门、龙翔、双桥、新桥洋等5个社区被授予三明市“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东郊、新桥、麻岭3个村被授予永安市“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
文章分类:
康乐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