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传统养生法 二维码
9
发表时间:2022-10-24 06:29 解读中国传统养生法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突出特点是“首创”,在思想、理论、经验、方法等方面,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产生巨大的世界影响力,堪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中华神医扁鹊的故事”告诉世人,养生就是治未病,即未病先治是最好的治病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影响人类健康长寿各种因素中,其中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因此,“养生的根本,在于自我努力”。科学养生的关键,应当是自觉地,牢牢地把握住良好健康、卫生、规律的个人生活方式这个养生关键,要尊重生命和科学,对生命和自然怀敬畏之心。中国传统养生强调“顺应自然”,《内经. 素问》中举古人为例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说的“法于阴阳”是强调遵循阴阳相互消长变化规律来生活,不可违背。所谓“和于术数”是说上古知道之人,懂得节气变化的规律,并掌握遵循这种规律的方法。“术”指方法;“数”在这里就是指节气变化的天数,农历的24节气,就是根据我国古代将5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合计15天为一个节气的天文学观点划分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是指饮食作息,要适应日、地、月天体系统周期性循环规律。而如今在社会变化日趋复杂的形势下,现代科学养生应当具有“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养生原则。 20世纪末,世界现代医学代表们曾经集会,讨论“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问题”,讨论辩论很激烈,最后讨论的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最好的医学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WH0)提出:“21世纪是大健康世纪,是长寿时代。”当时我们国家卫生部提出:“治未病,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2004年,我国开始出现以“科学养生”命名的养生事业单位和学术研究机构。这就表明现代养生文化已经进入科学养生时代。 现代养生之道的种类日益增多,现今社会上呈现的科学养生的应用方面大致有:食饮养生、心理(精神)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娱乐)养生、夫妻(房事)养生、美容养生、补益养生、四时养生、防病养生、旅游养生、疗养养生等等。可以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学养生的应用范围形式类别会更加新颖广泛。 科学养生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延长人的寿命,而且要延长人的劳动年龄和生活自理年龄,减少需要高开支的医药和照顾服务,达到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一政策框架”中指出“保持良好健康的人们,在步入老年时很少会在继续工作方面遇到障碍,特别是在老当益壮能够胜任工作的越来越多的时候,老年人健康和继续工作,有助于缓解养老金、收入保障计划以及医疗和社会照料支出不断增加的压力”。“不可忽视的新概念,即老年人应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发展”。总之,科学养生是一项强民富国、利民兴国的伟业,是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重要步骤。 永安市老体协特约通讯员吴刚毅 电话:13859177569
文章分类:
科学健身
|